琛禹快讯网琛禹快讯网

大漠新丝路的“绿色名片”

原标题:大漠新丝路的绿色名片“绿色名片”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今年7月21日,格库铁路全线铺轨贯通,大漠联通我国内地与边疆的新丝离婚后,我一首歌火遍全国又一条陆路大通道正式建成。回首建设历程,绿色名片从2014年12月开工至今,大漠几年来,新丝近十万铁路建设者战风沙、绿色名片斗酷暑、大漠迎高寒,新丝披荆斩棘,绿色名片一路向前。大漠

车轮滚滚,新丝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是绿色名片主旋律。一路走来,大漠从规划、新丝选址、设计、施工,铁路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破解了一项项技术难题,终于让天堑变成了通途。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这无疑是践行“绿色交通”发展的又一重大实践。

社会经济高质量、离婚后,我一首歌火遍全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铁路交通建设亦如此。

一直以来,修建一条贯穿青海至新疆的铁路,是青新两省区人民多年的夙愿,然而在生态脆弱的高海拔地区兴建铁路,不仅要面对干旱缺氧、风沙肆虐的气候,更重要的是参建单位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国企的责任与担当,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格库铁路全线总长1213.7公里,线路自青海省格尔木市向西,经乌图美仁、甘森、花土沟,穿越阿尔金山后,再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兰、若羌、尉犁,抵达南疆重镇库尔勒。

据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格库铁路总设计师冯德泉介绍,格库铁路沿线多为无人区,所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面临着风沙危害严重、地形高差大、生态环境脆弱等“三大建设难题”,这就需要建设者们必须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建设中的每一个细节。

冯德泉说,格库铁路途经柴达木、塔里木两大盆地,常年干旱缺水,年平均降水量不到50毫米,但是蒸发量却高达2033至2900毫米,在青海段,有200多公里线路处在沙害区域,需要防护的面积达到568公顷。

在勘察设计过程中,中铁一院沿袭了青藏铁路“生态铁路”设计理念,对沿线风沙灾害严重的区域进行大范围绕避,对无法绕避的段落,根据风沙危害的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了防沙明洞、疏沙桥梁等工程方案,防止铁路不被沙土淹埋。

与此同时,中铁青藏集团公司格库指挥部专门组织兰州交通大学专家技术团队和一批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施工人员,在风沙流显著区段设立了试验段,通过草方格、石方格、固化沙陇等展开防风沙试验。

2018年4月,历经一个完整的风季后,风速、风向、含水率、沙源、集沙量、输沙率等一组组科学数据相继出炉,此后,科研团队与施工队伍逐一攻克难题,路基风沙防护试验方案顺利通过论证会。

通过试验,芦苇草方格可以有效固定流动沙丘,为此,各标段项目部从全国各地采购芦苇,保证了列车运营的安全可靠。不久前,格库铁路青海段通车,记者在沿线看到,一道道芦苇草方格沿着格库铁路绵延起伏,场面十分壮观。

从格尔木发车,列车一路西行,大约两个小时后,逐渐进入一片地域开阔的草原,在格库铁路青海段,这无疑是一道最抢眼的风景线。

“乌图美仁”,蒙语意为“长长的河流”。追根溯源,正是因为此地汇聚了来自昆仑山的雪水,所以才形成了如今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然而对于承担此标段建设任务的中铁五局来说,几年前,这可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4年12月,格库铁路破土动工。施工单位入场后,由于时值春季,地表开始融化,形成大面积水塘和沼泽地,使得土层较为松软,工程机械难以进场,给施工作业带来极大困难。

“乌图美仁湿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常年较高,排水不畅,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就像是在豆腐里架上一副钢铁骨架。”中铁五局格库铁路青海段指挥长陈军说,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不论怎样艰难,也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科学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和牧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除了对软弱地段开展挖除换填、碾压挤密等强处理措施,保证路基的稳定,施工方还特别采取了施工难度更大的铁路桥建设方式。这样一来,无形中增加了建设成本。

另外,随着地势逐渐爬高,原有地表植被开始变得稀疏,经过商议,指挥部决定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打造出一条“绿化长廊”。据介绍,该条绿化带全长1.6公里,通过滴灌技术,目前已种植有50多万株乔木和灌木植物。

陈军说,为了提高植被成活率,中铁五局还专门引进自动化控制滴灌系统,植物灌溉实现线对线和点对点定量灌溉,有效确保了植物生长的基本用水量,如今,绿化带植被成活率基本上能达到80%以上。

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到2020年5月底完成风沙防护工程,中铁五局参建人员逐一克服了高寒缺氧、有效施工期短、风沙大等诸多困难,实现了“主体工程零缺陷、验交工程零整治、交付100%合格工程”的建设目标,确保了格库铁路青海段安全优质开通。

作为国家“十横十纵”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组成部分,格库铁路开辟了新疆中部到青海中部的轨道交通,是继兰新铁路和哈额铁路之后的新疆第三条出疆铁路,被誉为“大漠新丝路”。

沿昆仑山南麓、柴达木盆地南缘继续行进,长长的铁路线跨过沼泽、穿越沙漠、翻越阿尔金山脉,直抵南疆。

按照设计规划,格库铁路需要攀爬到海拔3000多米的阿尔金山,再下降到海拔800多米的山脚。为了降低坡度,一路需要跨大桥、穿隧道。在全长708.2公里的新疆段线路中,共设计了16座隧道,其中有15座地处阿尔金山。

总面积4.68万平方公里的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周高山环绕,湖泊星罗棋布,境内有野骆驼、黑颈鹤、藏雪鸡、白肩雕、玉带海雕等数百种珍禽异兽,被誉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

尤其是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的野骆驼,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阿尔金山北麓和中蒙边境的荒漠地带无人区,目前全球仅剩下不到1000头,这里是它们重要的繁殖栖息地。

格库铁路要穿越阿尔金山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等多个生态脆弱区域,一个个难题对设计和建设者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验。

为了绕开野生动物水源地,施工单位放弃最早的线路设计,铁路从保护区的边缘穿过,需要挖掘近14公里长的阿尔金山隧道。

在隧道掘进时,排水量远超设计预想,施工单位在出水口增设了污水净化处理站,因此多支出成本2000万元,为了保护塔里木河下游水质,大家宁可忍受蚊虫叮咬之苦也不愿洒播杀虫药剂;

在建设台特玛湖特大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放弃使用化学泥浆,采用了工期更长、造价更高的膨润土造浆护壁来筑造桥墩,为防止塔里木河水流被阻断,水面施工段从最初设计的7公里扩展到24.6公里,为周边的胡杨林区等生态薄弱地区提供了充分补水。

此外,沿线每个车站、生活区、施工现场都配置了垃圾回收箱,每天通过运送路料的排空车,将生活垃圾运送至就近的生活基地,对泥浆等建筑垃圾,则全部外运,有效保护了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

穿越茫茫荒漠戈壁,如今,这条承载着青新两省区人民多年期盼的铁路,伴随着大漠日落的光影,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刘伟)

赞(38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琛禹快讯网 » 大漠新丝路的“绿色名片”